2015年號稱農資電商元年,這一年各個平臺層出不窮,全面開花。有人就恨上了,“搞死馬云,一個淘寶害了多少人!”“某農資APP就是奸商,立馬就得走下坡路!”……諸多言辭不一而足。但是,農資店的日子不好過,還真能怪到電商身上? 農資店的衰落,不僅僅因為電商 那么我們來分析一下農資市場的現(xiàn)狀和如果我們干掉了農資電商,農資市場就真的會一片和平,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嗎? 農資店日子不好過,最根本原因在于產能過剩 農資市場總共那么大,搞農資的人卻一年年增多,以前一個鎮(zhèn)上5家農資店,現(xiàn)在一個鎮(zhèn)上20家農資店。以前就那幾個大廠家,現(xiàn)在國家定點農藥廠就2700多家。競爭這么激烈,農資店注定要被同行搶生意,日子一定不好過。 農資店日子不好過,還在于消費者變少了 農民種田的少了,一方面是沒田可種,另一方面是不愿意種。土地流轉、征用、占用都削減了農資店的顧客,導致生意銳減。農二代,鮮有愿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,農一代一點點老去,農資店在流失老顧客的同時沒有新顧客的補充。這種日子,怎么能好過。 在農資電商還沒有風生水起的時候,農資店已經倒下一批批了。再說農資電商也沒那么大本事就弄死農資店,沒看見有不少農資電商自己都半死不活?哪還有精力去迫害農資店。 而且,農資店似乎沒有將客戶的變化放在心上。農民現(xiàn)在有錢了,追求也高了。以前有一瓶藥,買來就打了,錯過了就等田里遭災吧。但,從哪年開始,農民開始追求高效了,既要實惠又要價格還要質量,他們越來越難纏。農資店把藥、肥給他們,他們不樂意就不買了,別家走起。 現(xiàn)在的狀態(tài)下,農資店再來哭訴日子不好過,要干掉電商未免太過無理。 憂心農資店會被農資電商干掉,這同樣沒有道理 且不說農資電商面臨的技術、物流、安全、質量、消費習慣等問題,就服飾而言,服裝電商都發(fā)展這么久了,也沒見網上銷售的服飾超過實體店的銷售額。大到商場,小到尾巷,服裝店隨處可見,沒見那些店家因為電商就主動關門大吉,整天如喪考妣。 農民需要去農資店,他們跟店主建立著一種熟人之間的聯(lián)系,幾分幾塊的抹掉就算了。但是電商,他們在網購的時候為了那8.99元/瓶跟8.98元/瓶糾結半天,有意思? 在現(xiàn)階段,之所以農資電商炒得火熱,農資店集體看衰,那是因為在有些方面,農資電商確實具有農資店不具備的優(yōu)勢。 拿經營時間說事,農資人貫是能吃苦,早5點開門,晚9點關張,那都不叫事?筛娚瘫冗是不夠,農資電商一天24小時從不歇業(yè)。說不定哪個夜貓子就深夜1點想買藥,一想農資店已經關門了,打電話叫醒老板指不定挨罵,索性就在XX網上買好了。 農資店的回購率是相當穩(wěn)定的,農資電商的回購率也非常穩(wěn)定,一高一低截然不同。農資店需要做的,是更好地鞏固已有客戶,兼開發(fā)新客戶。 農業(yè)是天種天收,農資店的生意可別天種天收,更多的人力付出才是王道。 農資店完全可以學習農資電商的優(yōu)點,將自己電商化 以前賣農資,都是開個車下去送,別人收不收還不一定,自己也累。現(xiàn)在可以借用一些電商的手段,比如將自己的產品信息放到網上,比如農資市場新型肥料比較火的碧邦的價格、含量、包裝、買就送活動,用微信推送、電商小店都行。更好地推銷自己的貨物(碧邦未入電商)。 再者,用網絡分析會員。農資店一般用本本記事,欠條都是打白條,找不到、記不住簡直不要太常見,更別提分析客戶了。張家集村里都種棉花,棉鈴蟲的藥需要多少多少,李村玉米多,分幾家需要……這些東西考腦子記,一時半會說不定就忘記了,有了網絡,你完全可以憑借銷售紀錄及大數(shù)據來準確進行售賣,找準對象需求一擊必中。 農資人都知道渠道有多重要,現(xiàn)在既然線下渠道受到了威脅,那就把線上渠道拿來用,就利用網絡來自己扮演一回農資電商,農資店繼續(xù)開,網上農資銷售也別放過。 等以后網上生意越做越大了,需要更進一步做宣傳、做更多數(shù)據分析、做更多展示特效的時候,農資店自己要是做不來,委托給專業(yè)人士去干。能賺錢的事,肯定有人愿意。 農資電商-我只是平臺,所有人共享!你沒成功,怪我嘍? |
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(可批量傳圖、插入視頻等)
Copyright © 2008-現(xiàn)在 中國農資聯(lián)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:( 鄂ICP備2022020491號 )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:027-592168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