挺:0 | 貶:0 | 收藏: 0 | 閱讀數(shù):3401 | 回復數(shù):1

發(fā)表于: 2015-9-28 09:22:07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1#
跳轉到指定樓層
近日,在黑龍江玉米主產區(qū)走訪,聽到一些經銷商爆料:目前大大小小的農資觀摩會進入高峰,田間觀摩現(xiàn)場測產這個原本是推廣新技術和新產品最接地氣的方式,卻被騙子們弄成了忽悠農民的手法,有的觀摩會居然“掛羊頭賣狗肉”。

最近龍江縣一種子經銷商禾冠種業(yè)經理李某就遇到了一件讓他憤憤不平卻又啼笑皆非的奇葩事:李某有一塊玉米示范田,因為良種加上良肥,長勢極好,豈料被“賊”看中了。前兩天,一伙人帶著一大幫農民浩浩蕩蕩趕到現(xiàn)場,煞有介事地在自家示范田指指點點,數(shù)分鐘后即開車離去。事后,某才得知,原來自家的示范田被臨時充當了別人的觀摩會現(xiàn)場,“觀摩的過程非?,可能是怕露餡兒,拿別人的示范田來揚自己的名兒,其實和騙子沒什么兩樣!

近些年,觀摩會越開越多,而背后的“貓膩兒”和虛假宣傳也趨于泛濫。除了借用別人田塊“瞞天過海”之外,類似的造假手段還多的是。比如,測產時采取“障眼法”,選集樣本不是遵循科學的隨機取點,而是在長勢較好的區(qū)域取樣測產,從而得出一個較高甚至離譜的產量。還有人干脆信口開河,編造子虛烏有的謊言。比如在介紹種子、施肥和打藥情況時,添油加醋提供虛假數(shù)據(jù)和信息,誤導農民和客戶。本人還聽到過這樣一個離奇的真實案例,簡直是農資版“暗渡陳倉”:因為示范田塊長勢不盡如人意,眼看著觀摩日期漸近,經銷商連夜趕到地里追肥……

“觀摩會沒有不成功的、長勢沒有不好的、產量沒有不高的”,這是近些年形形色色的觀摩會的奇葩之處。無奈的是,觀摩會作為一種市場行為,觀摩結果的真實性完全依靠企業(yè)和商家自律,行政監(jiān)管在這方面近乎空白,法律上目前也沒有相關條文進行約束。資深農資經銷商認為,為了眼前蠅頭小利而昧著良心干事情,這樣的買賣很難長久。

田間觀摩會真假難辨,蒙在鼓里的農民屢屢上當受騙。走訪中,一些經銷商對農民參加觀摩會提出了這樣的建議:一是一定要讓田地的主人現(xiàn)身說法,不能聽任企業(yè)和經銷商一面之詞;二是要盤問清楚從種到收的管理全過程,造假者在細節(jié)上往往難以自圓其說,一再拷問下難免會露出破綻;三是對走馬觀花式的田間觀摩尤其要提高警惕,一些不良企業(yè)和經銷商因為擔心農民看得太仔細而露出馬腳,所以“到此一游”后立即溜之大吉。
發(fā)表于: 2015-9-28 10:37:45 | 只看該作者
的確如此

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(可批量傳圖、插入視頻等)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冊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 Ctrl + Enter 快速發(fā)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