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肥料的千億誘惑 [復制鏈接]

二維碼

挺:0 | 貶:0 | 收藏: 0 | 閱讀數:3034 | 回復數:0

發(fā)表于: 2013-5-22 15:02:29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1#
跳轉到指定樓層
    千億誘惑
    談起新型肥料市場,許多農資從業(yè)者顯得信心十足。山東科賽基農控股有限公司作物分公司(以下簡稱“科賽基農”)總經理王壽剛表示,一直以除草劑為主業(yè)的科賽基農,2010年進入新型肥料市場,目前年銷售量已在一千萬元左右。
    來自山東省土壤肥料工作總站的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近年,國內化肥市場需求大約徘徊在5600萬噸、4800億元左右。有些肥料品種出現下降,有30%復混肥、70%BB肥廠已經轉產。但包括緩釋肥、生物有機肥、配方肥、葉面肥、水溶肥、土壤調理劑等新型肥料,卻呈現迅猛發(fā)展之勢。其中發(fā)展不到5年時間的緩釋肥,年市場銷量已達110萬噸,商品有機肥也有250萬噸/年、生物有機肥50萬噸/年,總價值已經追平農藥,突破400億元。
    資料顯示,國內的青島蘇貝爾、江蘇龍燈、諾普信(控股北京中港泰富、深圳潤康)等已經進入年銷售量億元以上第一梯隊,而北京雷力、北京新禾豐、青島海大、中化化肥、濰坊樂多收、曹州農化、廣州先益農、江門杰士和國外的美國施可得、英國海德魯、美國世多樂、美國鵬沙、德國圃樂特等企業(yè),則已擠身5000萬左右的第二梯隊。
    山東省土壤肥料工作總站站長高瑞杰表示,國內新型肥料的發(fā)展才剛剛起步,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下,預計在未來的五年,市場容量將達1000億元。
    天然聯系
    受此大蛋糕吸引,許多農藥企業(yè)紛紛進軍,并多擠入年銷量一千萬元左右的第三梯隊。
    繼科賽基農2010年進軍之后,另一家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企業(yè)要數山東勝邦綠野化學有限公司,其主營傳統(tǒng)的除草劑產品,也于2010年進軍水溶肥和有機無機肥市場,并在廣東和新疆扎穩(wěn)腳跟。
    而老牌農藥企業(yè)上海悅聯也終于抵擋不住誘惑,于2011年初創(chuàng)立了上海悅威植物營養(yǎng)科技有限公司,并在2012年初,推出一整套果蔬平衡施肥、營養(yǎng)補充“靚”字系列葉面肥產品。
    王壽剛介紹,他身邊80%企業(yè)均已涉足新型肥料市場,“最開始在山東,然后慢慢引起其他省份跟風”。對于個中緣由,王壽剛認為除了是新型肥料市場蛋糕吸引的結果外,也是農藥行業(yè)自身發(fā)展的必然。他說,農藥與新型肥料渠道重合,賣農藥順帶賣肥,能帶動公司業(yè)績。對此,高瑞杰表示贊同。他說,藥企與新型肥料企業(yè)具有天然聯系:互相增效,噴施方法相同,可混配使用,而利用農藥制劑技術還可提高新型肥料生產水平。
    高瑞杰還介紹,新型肥料的發(fā)展已經寫入“十二五”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針對當前化肥施用過量(畝均用量達42.4斤,世界是8斤,是美國的3倍、歐盟的2.5倍)造成的土壤污染嚴重、耕地質量變差等現狀,國家已調整施肥策略,鼓勵多施生物肥、緩釋肥、配方肥、水溶肥、土壤調理劑等新型肥料。
    不過,亦有不少資深農資專家認為,農藥市場連續(xù)幾年毫無見漲,在缺乏原創(chuàng)性和競爭力產品的支持下,企業(yè)想突破增長瓶頸,才不得不瞄準更有市場潛力且門檻不太高的新型肥料市場。
    有人甚至認為,在目前農藥專利產品大都受外企、特別是有種子業(yè)務的外企控制的情況下,防止其利用產品和種子優(yōu)勢,將農藥產品使用設計在種子階段,而發(fā)展新型肥料產業(yè),也不失為穩(wěn)妥的一招。
    背后風險
    不過,蛋糕雖大卻非伸手可得。
    在高瑞杰看來,一個農藥企業(yè)進軍新型肥料市場,首先要解決好切入點和產品定位問題。他說,新型肥料多達10種,僅水溶肥一類,就分大量元素、中量元素、微量元素、有機酸、微生物提取物、多肽和甲殼素水溶肥料,功能涵蓋營養(yǎng)型、增效型和抗逆性三種;而產品定位則涉及產品是用在大田還是經濟作物上。如果定位不清,很可能剛從農藥泥潭中拔出,就陷入另一場同質化競爭尷尬中。畢竟,單水溶肥一項,全國正式登記的生產單位就有3000多家,品種4000多個。廠家數量已經高出農藥近千家。
    他認為,藥企應選擇聯系緊密的產品,且中高端、高技術含量、不易被仿制的,并主攻花卉、草坪、蔬菜、果樹等經濟價值高的作物市場。
    此外,王壽剛認為還需解決誰賣的問題。他說,用農藥團隊和網絡銷售肥料,雖然能節(jié)省很多費用,但弊端也不少。第一農藥業(yè)務員先考慮的是賣藥;其次,農藥業(yè)務員不夠專業(yè),也會影響肥料上量。他表示,現在科賽基農的做法是省內肥料業(yè)務全部由新組建的肥料團隊操作,而省外市場,則主要走農藥網絡,“但改成肥料團隊,是遲早的事”。上海悅威也沒有完全用原班人馬,而是加入了一些有肥料銷售經驗的新員工。
    中國農業(yè)大學土肥專家陳清認為,賣農藥與賣肥料還是有區(qū)別的,如果不能建立新的團隊,起碼得對原班人馬進行必要地培訓,內容包括肥料基本知識和相關作物營養(yǎng)認識。
《農資與市場》——中國農資營銷第一傳媒

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(可批量傳圖、插入視頻等)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冊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 Ctrl + Enter 快速發(fā)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