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農資生活中的溝通算算賬 [復制鏈接]

二維碼

挺:0 | 貶:0 | 收藏: 0 | 閱讀數(shù):3483 | 回復數(shù):0

發(fā)表于: 2013-3-28 18:42:43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1#
跳轉到指定樓層
       溝通,人的社會空氣,F(xiàn)代工業(yè)的分工協(xié)作,每個人都只是生產過程的一份子,結果是一群人的集體所得。一個社會人,是特定環(huán)節(jié)的直接貢獻者,又是其他環(huán)節(jié)的間接管理者,總是在片段與整體之間穿梭逾越。片段化的工作,總會引發(fā)片段化的生活,說不清楚、聽不明白的溝通問題,在工作與生活的兩重空間里交叉感染。工作中的溝通不暢,直接引發(fā)了生活中的溝通懈怠,特別是非物質指向的情感溝通,目標難以設定、過程難以把握、結果難以評定。此時,若你對溝通較真的話,常常引起沖突。而若對溝通湊乎的話,生活怎奈在含糊中流失,咋辦呢?
  
  為溝通算算賬,也該是時候了。家庭生活,從一個經濟單位,走向一個情感單位。夫妻之間、與父母、與孩子的溝通,但凡是逃離基本物質條件的羈絆,無不轉向情感互通、心靈共振、人生共享的務虛境界。葉敦明認為:溝通是家庭生活中的社交,不是人與生俱來的本領,需要后天培養(yǎng)的。而好的培養(yǎng)與育成,需要算清楚賬。而算賬,就必然牽涉到成本與收益。
  
  溝通,先有“溝”,后有“通”。性別的、成長經歷的、工作環(huán)境的、個性的溝壑,是溝通的先天障礙,這是我們必須支付的成本。有的人,過于自信,認為只要能說會道,就會溝通自如,他們忽視了溝通的成本的存在,他猶晴天上路的旅客,沒想到雨天會來。有的人,過于自卑,認為自己表達不力,于是被動地聽命別人發(fā)號施令,他們自以為將成本轉嫁給主動溝通者,殊不知自己虧大了。而有的人,是溝通的投機者,他們說別人愛聽、而不是該聽的話,他們也希望對方點到即止,給自己留點面子,好比過日子不算賬的人,錢花空了,難免著急上火。面對“溝”的存在,算清楚“溝”的成本,積極地籌措化解的本錢與本領,這才是成功溝通的姿態(tài)。
  
  “溝”是成本,那“通”就是收益了。通,先是互通,后是通達。互通,意味著溝通是雙方的事情,若一方過于主動,或另一方過于被動,只是做了溝通的表面文章,獨角戲唱罷,冷落如期而至;ネǖ那疤,是有一個大致相同的目標,方能吹散個性、語氣、態(tài)度、腔調的霧霾,相互需要的內生動力被喚起,相互包容的可能性也會被激發(fā),獨角戲變對手戲,精彩可期而至。葉敦明覺得:互通,是收益產生的必要過程。而通達,則是一個蘋果+一個梨子=兩種水果,還會激發(fā)大家去尋找更多水果。通達,首先是情感的共鳴,其次價值的共創(chuàng),然后是靈魂的共通。沒有享受到通達的生活,再多的話語,也無濟于事。做做樣子的溝通,是城市交通的斷頭路,是阻隔牛郎織女的天河,是情緣離散的斷橋。
  
  生活中的溝通賬,最見效的就是降低邊際成本。每一次溝通,都會產生時間、精力、感情的成本,有些成本是投資性的,有些成本卻是沉沒成本,而有些成本是隱形的。溝通邊際成本的把控,初始設定為30分鐘,然后降低到15分鐘為邊際單位。15分鐘之內,只解決一個主題,溝通之前要明確主題,重大事項要留給對方思考的時間,不搞突然襲擊。而且,像我等經常出差之人,可以動用QQ(一邊視頻聊天,一邊打字記錄要點,快速形成聊天結果)、微信、微博、博客、QQ空間等互動工具。常規(guī)事,用工具;重大事,面對面。問題隨時化解,不堆積,不寄希望一次性解決諸多問題。降低溝通的邊際成本,最緊要的是尊重時間、尊重對方、尊重溝通,講效率、懂心思、有結果,也是生活中溝通的必須。

增加邊際收益,既要善控成本,還要善用成本。明確溝通主題、界定需解決問題、描繪預期收益,是溝通邊際效益的增長階梯。溝通主題,可以是事前設定的,也可以是現(xiàn)場簡短商定的,它必須是雙方或多方接收的,否則,沉默的一言堂、氣洶洶的爭吵、漫無邊際的胡扯,就會將邊際效益化為烏有。葉敦明發(fā)現(xiàn):溝通的邊際效應,物理反應不如化學反應。一個人的激情、責任感、使命感若是被點燃了,再難的問題都有解,再大的障礙也敢攀越,彼此認同、榮辱與共的正能量,會讓您收獲很多“意外驚喜”,自助者天助的通靈感,頓覺社會自然的精妙與莫測。
  
  先有成本預算,還是先有收益預估呢?葉敦明認為:先予后取,莫若先取后予。因為,怕失去的心理,要比到得強烈許多,人們會一次次地拒絕機會,只為心中那一份不足為道的擔憂。心有有夢的人,要是彩色的;事業(yè)有藍圖的人,必是活生生的。很多時候,動力不足、縮手縮腳,都是因為夢不夠魅惑、藍圖不夠炫彩。追著收益向前跑,小心腳底下的路,這才是一個奔跑者應有的姿態(tài)。
  
  農資生活的溝通,需要耐心,需要智慧,更需要一顆真誠而勇敢的心。生活,比工作難。一來,生活沒有標準,過成啥樣就啥樣。只有摯愛之人,才會關心你過的好不好。二來,生活信念是國內教育的空白,打從上學起成績成了學習和生活的重心,只要成績好、啥事都能了。對待心理成長,遠不及對待學習、身體那么上心。三來,生活技能沒處學,父母一代的經歷與自己的相似度極低,兩代人之間除了親情就沒有多少共通之處。孩子必須自學成長,必須善于向同齡人學習,而家長必須做好導師的角色,一邊快速刷新自己的理念,一邊與孩子分享與共進。

我們都是好樣的!本內容來自中國農資聯(lián)盟農資論壇744v.cn

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(可批量傳圖、插入視頻等)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冊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 Ctrl + Enter 快速發(fā)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