挺:0 | 貶:0 | 收藏: 0次 | 閱讀數:4573 | 回復數:3
在2012年來臨之際,誠信成為農資行業(yè)最需要提及的話題。 《道德經》中“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”,可以理解為自己的誠信不足,才不會被信任。做人做事如此,做企業(yè)同樣如此。誠實守信是一種無形的寶貴資產,是我國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根本保證。在日常交往尤其是商業(yè)活動中,人們常常為誠信而感動,也常常因遭遇不誠信而憤慨。感動之后就會出現報答行為,憤慨之余往往是報復舉動。報答與報復雖一字之差,但結果卻如天壤:前者友誼更深或生意更火,后者則分道揚鑣或關門倒閉。這又是誠信的力量在起作用。其實,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,生產企業(yè)和經銷商、客戶之間的關系是魚水關系,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。誠信是2012年農資企業(yè)的生命線,關系到中國農資企業(yè)的未來,也關系到中國農資發(fā)展的全局。 因此,2012年建立信用行業(yè)、打造信用企業(yè)、完善管理道德規(guī)范的形勢已十分緊迫。為此必須找準原因,對癥下藥。不誠信的原因在表層上看與管理者的素質和道德有關,而在深層上與目前中國社會的經濟轉軌、社會轉型、文化沖突的背景息息相關。再有,就是對經濟領域失信懲罰的有關經濟類法規(guī)少而滯后,在道德的堤壩崩潰后,法治的堤壩沒有及時筑起,由此造成失信等不道德行為泛濫,不道德行為基本上是零成本或低成本,同時違約賺大錢、撒謊辦大事、造假而致富、耍賴不吃虧的極端例子給予社會惡劣的影響。 2012年,農資行業(yè)的誠信教育正當其時。只是我們的誠信教育不能僅停留在期待或懼怕、失望或不平這些感性層面,我們需要讓每個社會成員都獲得誠信的理性力量。筆者以為,要實現這樣的目標,還有待于必要的獎懲制度的建立。 |
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(可批量傳圖、插入視頻等)
Copyright © 2008-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:( 鄂ICP備2022020491號 )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:027-59216800